23年前,丈夫重伤致残,成了一名“植物人”;2年后,她用真情唤醒丈夫;14年前,丈夫成了一个只会咧嘴笑的人;今天,66岁的她说——最怕的就是比他先“走”。
傍晚4点刚过,天荒坪镇横路村汪家岭自然村66岁的汪珊珊安顿好家里大小事,麻利地套上长衣长裤准备下地干农活。轮椅上的丈夫吕湘德盯着她忙碌的身影,突然笑嘻嘻,喃喃重复着,“痛,不要,回来,吃饭。”丈夫支离破碎的语言,她一听就懂。“他的意思是说我身体不好,不能太累,早点回来吃饭。”她笑着解释。
别看她手脚利索,其实今年5月才因脑血管堵塞住院1个月。可还没恢复完全,她就火急火燎往家赶。“小方要人照顾,我放心不下。”
小方是吕湘德的小名,重伤致残已经整整23年。而他和妻子汪珊珊的动人故事也已经传了整整23年。
她曾经用深情
唤醒“沉睡”的他——
2000年9月,钱江晚报以《深情唤醒植物人》为标题,大篇幅报道了汪珊珊和吕湘德的爱情故事。
报道介绍,吕湘德于1991年7月1日不慎从工棚坠落,成了一名“植物人”。尽管医生已经对他的生命不抱多大希望,汪珊珊却从没有放弃过对丈夫生命的拯救,并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为了不使吕湘德的腿部肌肉萎缩,她坚持每天早晚两次为他按摩;丈夫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她不顾脏臭,遇到大便干结,她毫不犹豫用手去抠;夏天,她为他打扇纳凉到天明;冬天,她抱着他冰凉双腿而卧;为挣钱养家,汪珊珊开始上山砍毛竹、挖春笋,孱弱的她一次又一次摔倒在窄窄的山路上。而那时,她因脑膜瘤动脑部手术不到3年时间。
而从吕湘德被推回家那天起,每天清晨和深夜,总有一个声音飘荡在小村庄上空。“小方,跟我数数……”这一坚持,便是两年。1993年的一天,当汪珊珊和往常一样,一边给丈夫按摩,一边重复着曾经无数次的对话“小方,跟我数数,1,2,3……”时,突然一声含糊的“1——”从吕湘德嘴边艰难滑出。他,被唤醒了。
在汪珊珊的精心照料下,吕湘德的病情有了进展。1996年,他身体左侧有了知觉;1997年,他能够扶着站立,并能从1数到50;2000年,他成了一个只会咧嘴笑,笑起来如孩童般的人,她却始终庆幸——“他还活着”。
她始终用真情
呵护“孩童般”的他——
这些年,不曾离开半步
一晃14年。
经历岁月坎坷,和同龄人相比,黝黑、瘦小的汪珊珊显得更加苍老。14年相对许多同龄的人而言,意味着逐渐没有了家庭负担,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而对她而言,却意味着俩人日渐衰老,自己愈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只能撑下去。”而撑着她一路走来的,是她对他的爱。
2001年,看着丈夫身体局部恢复,汪珊珊便在白天把他托付给儿女,自己进厂打工,希望多赚点钱。毕竟那时家里欠着高额医药费,丈夫吃药也需要大笔钱,尚未成家的儿女也仍需照顾。可不到一周,她就“灰溜溜”地回家了。
“他一见不到我就要喊‘不要,不要’,不肯吃饭,不肯大小便,不肯睡觉,硬撑着,非得等我回家。”回忆起这些,汪珊珊很是感慨:丈夫虽然脑袋受了伤,性子却很犟,也很要“面子”。也许是习惯了她的照顾,也许是不好意思麻烦他人,他拒绝着别人的靠近,始终依赖的人只有她。于是一耽搁就是14年,她没能再出去打工,只是守着山和田,靠拉毛竹和种小菜过活。
问起汪珊珊这十四年来最辛苦的事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照顾他大小便。”
在吕湘德有好转迹象时,家人曾想教他走路。好不容易哄他扶着墙壁挪动,可没想到,他一边走,一边拉起了大便。当时仍在世的婆婆看到这一幕,揪心地哭喊着“小方啊,这么活着还不如死了”。汪珊珊却抹抹眼泪,安慰婆婆说,“没事,没事,慢慢来。”
只可惜,她这句安慰的话并没有成真。直到现在,吕湘德依然如当时一般。
“前天弄身上了,大前天也是。教过无数遍也没有用,他控制不了。”说起这事她挺无奈的,特别是近两年,上了年岁之后的吕湘德身体机能常有状况发生,拉肚子便是其中之一,每个月总有遇到两三次。她稍不注意,他便满身屎尿。
“能怎么办,脱了洗呗。”90多斤重的她从背后托着140多斤的他,晃晃悠悠地走到厕所,让他端坐到马桶上。一边迅速地脱鞋、脱衣裤,一边还得随时抓住他胡乱挥动的手。这些工作仅是个开头,烧水洗澡、洗衣、洗床单,还有拖地等等都还等着她。“夏天还好一些,冬天时怕他冻着,速度得快,洗的又是羽绒衣、棉衣棉裤,一场下来,整个人都不会动弹。”
正是因为如此,她也曾提到,“干活已经很累,可一回家却看到他把大小便拉身上了,我那时还真的有点绝望呢。”不过说归说,照顾起来却依旧毫不含糊。比如冬天时她怕他冷,每次睡前都会先把被窝捂热,然后抱着他没有知觉的左半身入睡;比如她自己多年来不舍得买一件新衣,可给丈夫买衣裤来却是一打一打的。为了换洗方便,光是秋裤吕湘德就有10多条。
这些年,忧心于你先“走”
汪珊珊老觉得自己记性不好。可谈话间却发现,她记得所有关于丈夫吕湘德的小细节。比如他摔伤的日子、做手术的时间、回家的情景、第一次说话的样子……她还记得他这次入院一天打了几瓶吊针,那次入院住了几天,白细胞数值达到了多少……
她说,自己怕他胆结石发作,别人痛得打滚尚能算是发泄,可他却没法告诉任何人;自己也怕他胆囊炎越来越严重,这种病痛起来一时半会“消停”不了;自己还怕他人浮肿,一肿就得吃消肿药,可一吃这药就会引发癫痫。可她还说了,自己最怕的就是她比他先“走”。
这14年来,汪珊珊已经住院4次,其中后两次分别是因为鼻窦炎引发的肿瘤及脑血管堵塞。别人都说,那是因为这些年来她照顾丈夫照顾得太辛苦,这才导致身体越来越差。她一听这话就直摇头,“我年纪大了才身体不好的,照顾他真的不累。”
“医生,我这次住院得多久?”确认病情后,她首先得问医生这句话。“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不会有大问题。”她这句信心满满的话,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打气。事实上,早在2009年吕湘德开始拿残疾人补贴时,汪珊珊就开始为他今后的生活考虑起来。“这笔补贴每月都有百来块,我都帮他存了,现在已经上万了。家里再困难,这钱不能动,我帮他存着以后用。”她说,万一自己先“走”一步,这笔钱至少能给小方请个保姆。
这些年,始终不离不弃
14年了,小方还是那个只会咧嘴笑,一笑就如两三岁孩童的人。
“有变化,脾气长了不少呢。”说起丈夫的这点,汪珊珊露出难得的大笑。“孩子们虽然过得也挺苦,可都孝顺,有好吃好用的都往我们这里搬。小方每天都要洗澡,也是孩子们来帮忙。我们大家什么事都顺着他,这不,把他惯得像个被宠坏的小孩。”
她举例说,丈夫每天必须要看电视,不看到21点不肯睡。大家为哄他睡觉,偷偷把闹钟调快一个小时,他刚答应去睡,可撇见电视上跳出来的正确时间,立马就闹情绪了;吃饭也是按点的,宁可晚吃不能早吃是他的习惯,不能破坏,要是提前叫他吃饭,他也会“咿咿呀呀”地表达不满;他还有烟瘾,每天必须抽半包烟,她怕影响身体不给抽,他居然会挥手表示不满……
听着好像在诉说不满,可仔细辨认,她字里行间里都充满着分享趣事的快乐。“他有点知道,会叫客人坐、吃饭、来玩。”她说,丈夫这些年性格越来越开朗,整句话没法说,可简单的词语倒是会说了不少。有时还会表达对她的关心,比如“不吃力”、“休息”等等。听到这些,她就会由衷快乐。
“累吗?”“有点。”纵使再乐观,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也会让这位坚强的妻子心怀疲惫,何况当年她还因脑膜瘤手术导致左手无力。可汪珊珊却牢牢记得,当年丈夫在她做手术时陪了整夜,第二天天不亮就赶回安吉干活,为的是能替她多赚一些营养费。而在致残前,夫妻俩相濡以沫,日子再清苦,也从不吵嘴斗气。她停顿半晌后,很坚定地说,“再累我也要做,夫妻本来就该同甘共苦。”
采访后记
唐小林与吕家三女儿结婚13年,见证岳父岳母的爱情也整整13年。用他的话来说,“全县全镇也不太找得出像他们这样的夫妻。”他觉得,这样的事坚持一年容易,坚持两年也多见,可是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实在太不容易。虽然岳父岳母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可平平淡淡的相处却始终坚持才难能可贵。“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和呵护他们。”
在村民们心里,这是一对夫妻典范,而汪珊珊也是妻子楷模。村民李彩华看着他俩一路走来,感慨着“没有珊珊,小方早没了。”她重复地说道,“她是好妻子、好人,我们感动。”
关于汪珊珊,村党支部书记郎文火也特别有话说。“乐观、坚强、心眼好,别人有需要,她能帮就帮。”他说,在村里工作这么多年,从没见她诉过苦。每每问起她家的状况,总说“挺好”。“乐观、踏实,给咱们村里树了好榜样。”
来源:安吉县新闻宣传中心 文/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