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去看他,买水果去。”昨天上午,吴兴区阳光之家工疗站里,有智力障碍的小王一字一顿地说着话。虽然语序有些混乱,但是工疗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小王是想念徐老伯了,他想去看病重的老站长徐铭江。
24个“大小孩”有了第一份工作
老徐今年68岁了,2008年就退休在家,因为对残疾人工作的热忱,2012年9月他正式来到阳光之家工疗站,2013年3月患癌症离职。
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可不管是工疗站里的孩子们还是老师,大家提到他,都充满着尊敬。因为他的努力,现在工疗站里的24个“大小孩”终于找到了第一份稳定的工作,像正常的年轻人一样,不仅有基本工资,还有五险一金,真正做到了“以工代疗”。
“老徐来了半年,好不容易给孩子们找到工作,结果自己累病了。”同事朱老师说,老徐来站里恰逢年末,企业里忙,办事单位也忙,要给24个智障找工作的难度也更高。
根据税务部门相关政策,企业安置残疾人人数达到10人以上且比例达到企业职工总人数的25%,企业招收一名残疾人,每年最高就可减免税收3.5万元,在税收上将享受到福利企业同等待遇。因此企业安置残疾职工对企业来说还是很有利的。但是,智障员工所能从事的工种、企业的规模等事项需要综合考量。
所幸在区残联领导的宣传动员下,八里店一家叫做紫方玻璃的公司表示愿意帮助这些智障青年,各方面条件也合适,但是还要协调其他单位。于是老徐每天一大早,人家还没上班就去等着,有时候等了一整天也没等到人。可他一不嫌烦,二不抱怨,第二天继续。
他总说,不管多累多苦,跟他们身心上的残疾相比都不值一提。
他还牵挂着15个“大小孩”
朱老师说,现在偶尔和老徐通电话问候,他总会问起孩子们的情况,谁的身体好了吗?谁的坏习惯改了没?孩子们对老徐也是心心念念,说要折纸鹤和爱心去看他,只是怕人多打扰他休养,才一直没有去。
果然,当记者来到徐铭江家,一看到陪同的区残联工作人员,老徐第一句话问的就是“孩子们好不好?”
老徐说,他2004年在环渚乡工作时就是分管残联工作,那时候是19个行政村,他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一个个残疾人家庭去走访,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幸,所以之后对这块工作特别用心。退休后,他放弃了家中悠闲地生活,选择来到阳光之家工疗站,为“大小孩们”的未来奔波。
即便现在生病在家,他也没闲着。因为铁路社区还有一个阳光庇护中心,里面有15个“大小孩”,有轻度的智障和精神残疾,但一直没能和企业牵上头。这件事成了老徐心里的牵挂,他动员身边的亲友,希望能找到一家像紫方一样的企业,也让这些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来源:苕溪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