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口道不出喜怒哀乐,有眼看不见柳暗花明,有腿翻不了崇山峻岭,有耳听不见欢声笑语……他们,就是残疾人群体。残疾人是不幸的;然而,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却又是幸运的。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省残联的工作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扎实开展“四个年”活动为抓手,以制定实施残疾人全面小康相关政策和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重点,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各项年度重点工作圆满完成。
阳光下,残疾人朋友们一起向着幸福出发。
精准帮扶——
齐心实现“脱贫梦”
走进位于湖城东湖家园社区的湖州慈爱中心,肢体残疾人老陈正和其他老人一边聊天,一边享受冬日的暖阳,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老陈从小患有右下肢功能障碍,右小腿处于严重萎缩状态,生活不便的他于今年初搬进了慈爱中心。对于这个住了快一年的“家”,老陈竖起了大拇指。“房间很干净,还配备了液晶电视、电话、空调、独立的卫生间,还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生活很方便。”老陈说,能住进这么棒的地方,多亏了惠残好政策,不仅收费减半,而且还有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让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度过晚年。
对于像老陈这样的困难残疾人,我市坚持需求导向,实行精准帮扶,全面落实各项惠残政策,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今年以来,对8919名残疾人实施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全额发放低保金、低保补助金5530.46万元。同时,严格执行两项补贴制度,已对12448名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14581名残疾人发放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帮助一个人,造福一家人。全市还投入资金126.05万元,为55286名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困难残疾人或“4050”残疾人自主就业、灵活就业并交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保补贴,有力地减轻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
“有了这个直立床,就不用经常赶到市里做康复训练,在家也可以做站立训练了。”看着吴兴区残联送来的康复设施,埭溪镇残疾人汪中方的丈夫激动地说。
汪中方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造成脑外伤,四肢功能障碍,生活全靠家人照顾。为了她的病情能好转,家人经常送她到市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每次去康复医院都是个大工程,路太远了,而且费用也不小。”汪中方的丈夫说。所幸的是,吴兴区残联在上门进行无障碍筛查时,根据她的实际需求,为她配备了护理床、直立床、移动坡道等康复训练仪器和辅助器具,让她可以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今年我市有396户和汪中方一样的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无障碍设施改造,生活变得更加舒畅。
康复服务——
暖心助力“健康梦”
康复是所有残疾人的愿望,也是他们人生圆梦的重要一步。
南浔区旧馆镇三桥村村民丁海江在家完成了体检和一对一康复指导。这样的特殊待遇,他已经享受了3年。
每次做完体检,旧馆镇卫生院医生戴桂芳都会在一份《南浔区残疾人医疗服务档案》上做好详细记录,适时跟踪和掌控服务对象的康复进展情况。“我们平常出门都很少,自从有医生上门指导后,康复训练起来方便多了。”丁海江说。
“通过建立医疗档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每一名残疾人的身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残疾缺陷制订康复计划,指导残疾人科学训练。”南浔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区有1万多名残疾人,建档率达到100%。
南浔区是我市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在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制定实施2016年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选送18名康复专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广泛开展康复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各类康复宣教活动36次。
6月,全市首家“公建民营”残疾人康复中心——湖州绿康残疾人康复中心启用,内设儿童康复、老年康复、骨关节康复、神经康复、疼痛康复以及内科、中医科等,设施设备及康复功能齐全,已为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治疗568人次。
与此同时,针对市区康复服务站分布不均,给附近的康复者带来不便并可能延误康复治疗时机的状况,依托康复中心开通“康复直通车”,实施“无围墙康复院”延伸到社区康复上门的创新服务。
今年以来,全市共为1084名残疾人提供“助听、助明、助行”康复服务,为266名听力言语残疾、脑瘫、孤独症儿童实施康复训练、人工耳蜗手术和辅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配合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救助工作,为4411名精神残疾人实施送医送药和医疗康复救助,精神病人门诊服药实现了全额保障。
文体活动——
精心编织“七彩梦”
吴兴区首届残疾人戏曲小品大赛上,来自高新区、各乡镇街道的50多名选手同台竞技,各显身手;
浙江省“中国梦·两美情·残健行”特殊艺术进学校巡回演出上,聋哑姑娘们用美丽的画面、曼妙的舞姿,营造出千变万化、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展示了残疾人的乐观和自强不息;
……
在湖州,大大小小的舞台上,残疾人演绎着自己的精彩生活。
为了丰富残疾人生活,市残联积极整合资源、创新载体,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提升残疾人的活动参与率。特别是在助残日、盲人节、聋人节、特奥日等残疾人节日,组织开展残疾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良好的氛围,吸引了世界级赛事落户湖州。今年3月, 2016年世界坐式排球洲际赛暨2016年里约残奥会积分赛在安吉县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乌克兰等18个国家的35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为期一周的赛事圆满落幕后,安吉县被授予了感谢牌。
随着湖州残疾人体育文化事业的不断普及,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文化事业不仅锻炼了残疾人的体魄,还帮助他们树立了生活目标。”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体育事业的普及逐渐清除了现实的障碍,让残疾人在心灵上接纳自己,也让全社会在情感上更加尊重残疾人。
如今,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正越来越浓。
顶层设计——
细心谱写“小康梦”
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按当地最低缴费标准给予全额补贴;将残疾儿童、精神残疾人和“三瘫一截”等成年重度残疾人纳入基层责任医师签约服务范围,服务费个人承担部分由当地财政给予全额补助……今年7月,一份《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描绘出残疾人的美好生活蓝图。
《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对重残签约服务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综合责任险及特殊教育补贴五个项目提标扩面,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四项补贴、就业创业、特殊教育等有关政策。
顶层设计,制度先行。为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我市逐步建立健全惠残政策体系:
制定下发《湖州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细则》和《湖州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全面建立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制度;
出台《湖州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与补贴制度实施细则》《关于切实做好残疾人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大残疾人康复力度;
编制全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重点聚焦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创业增收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内容,提出实施全面小康、融合发展“十大工程”,提升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
……
一项项政策落实到位,让阳光下的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熠熠光彩。
就业帮扶——
同心打造“创业梦”
“我虽然看不见你,但是,从你的言语中,我可以感受到你最近情绪不好,甚至有抑郁的倾向,这也是导致你体重激增、内分泌失调的原因之一……”柜台边,一名个子不高、面目清秀的中年女子正为顾客分析“病情”。
她就是视力残疾人赵敏。因病致残的她,在长兴县残联的帮助下,得到了省残疾人技术学校学习的机会,并练就了一手盲人推拿的绝活,从而创办起了两家盲人推拿所。
就业创业是残疾人保障生活、实现价值、提高自信的根本途径,也是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根本措施。针对残疾人就业、创业难问题,我市着力优化就业帮扶。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自力更生:
在全省率先组织残疾人单招单考公务员工作,市人力社保局成功录用1名残疾人公务员。
加强残保金征管,全市按比例就业人数达到5630人,新增195人,残保金征收总额达到1.58亿元。
促进工疗庇护机构辅助性就业,全市61家残疾人庇护中心共为1000名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庇护性服务),并参照福利企业奖励补贴办法,对48家经批准的残疾人工疗庇护机构发放补贴218.52万元。
认真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类残疾人培训30场次,培训残疾人1179名,并推荐36名残疾人参加省残联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
实施电子商务助残计划,培训残疾人参与电商创业就业646人,鼓励县区先行试点电商孵化基地,助推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
承办省残疾人工匠大赛,组织42名职业技能选手培训,选调38名选手组队参加省工匠大赛宁波、温州和湖州三个赛区竞赛,以赛代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年5月,我市组建成立残疾人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市本级及三县开展巡回报告,讲述一个个残疾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故事,凝聚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正能量,指引着残疾人奋发向前,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教育培训——
爱心圆满“大学梦”
“来,张大嘴巴跟着老师念‘啊’……”近日,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育聪楼个训教室里,甜甜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语言康复设备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啊……”在老师鼓励的眼神下,甜甜尝试了许多次,终于发出了声音。虽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点刺耳,但这却是她人生中发出的第一个声音。迈出了第一步,她变得更加敢于尝试。
和甜甜一样,通过特殊教育,越来越多的“折翼天使”走上了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一步步圆满自己的“大学梦”。
上学,这是许多残疾儿童少年最殷切的期盼。为了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去年,市教育局、市编委办、市发改委等7部门结合新出台的《湖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7年)》,对我市特殊教育的发展作了新的部署。
事实上,近年来,我市特殊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基础设施上,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的迁建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在教育教学上,更建立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还完成了特殊教育向学前段和高中段延伸,实现了特殊教育的全覆盖。《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完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布局,特教学校普遍开展学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训练和生活费给予补贴。支持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班)建设。规范送教上门,完善随班就读,全面推行全纳教育,探索个性化和医教结合的特教模式,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和教学质量。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
今年以来,全市共对402名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和258名残疾人学生进行了助学补助,发放助学金246.4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