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清县残联、阜溪街道残联携手阜溪街道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基地专家叶伟丰与幸福阜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社工前往钟管、洛舍等乡镇残疾家庭及低收入农户的家中,开展菌菇种植技术帮扶,提升残疾人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逐步实现从“被动帮扶”向“自主发展”的转变。
每到一户家庭,叶伟丰和社工都会实地查看居住环境,空间大小、温度、湿度等关键因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合的种植建议。除了现场指导,我们还建立了后续服务机制。通过线上群指导随时解答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手把手教,实打实帮”,把助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到实处。
阜溪街道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培训一人、带动一户、辐射一片”的发展理念,依托专业团队的力量,联合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多方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残疾人群体参与的产业增收路径。通过“送技术上门、送服务到家”的方式,让原本缺乏劳动机会和创业能力的残疾人家庭,有机会在家门口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真正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转变。
菌菇虽小,却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技术不难,却为残疾朋友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立的大门。陆阿姨是一位听力残疾人,丈夫因重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还要兼顾8岁孙子的教育和生活,面对生活的压力,陆阿姨始终没有放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当得知有菌菇种植的项目后,立马就报名了,虽然内心充满期待,但也有些忐忑——自己从来没有种过菌菇,不知道能不能学会、能不能做成。今天,当帮扶基地的专家真正走进她家,面对面地为她讲解技术、评估环境、手把手指导操作时,陆阿姨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心里也踏实了许多。她表示:“有专家教我,我觉得自己也能行!”
在一次次入户走访中,在一句句耐心讲解里,帮扶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种植本身。它不仅改变了残疾群众的生活方式,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正如陆阿姨说的那样:“只要能学到真本事,我就有信心把这个事干下去。”共富的阳光照进了这些家庭,技术的支持像种子一样,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