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之年,也是持续深化残联改革、着力加强基层残联建设之年。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按照省残联总体工作部署,围绕“8+1”高质量助残行动和助残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等重点工作,建强“五个体系”,优化服务保障,科学谋划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保我市残疾人事业主要指标全省领先,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如期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残疾人基本保障。
1.精准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重点落实好提高机构托养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两项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98%,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补尽补。提高机构托养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会同民政部门全面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做到“一个不少”。协同社保部门精准落实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政策,城乡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例不低于9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不低于95%。
2.全面落实康复服务政策。深入落实精神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和精神残疾康复服务政策,做好精神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工作,推动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保险。深入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着力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深入落实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服务实施办法,为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便利化的基本型辅助器具服务。
3.着力落实帮扶救助政策。落实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和残疾人学生助学系列政策,协调推进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完善残疾儿童学前和残疾青少年高中职业教育体系,扎实做好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全市助学800人次以上。深入推进市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协调落实残疾人住房保障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不落一户”和城镇残疾人家庭廉租房租金应补尽补,住房救助比例不低于98%。继续做好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工作。
(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
4.加强精准康复服务。深入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计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服务环节,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供给。继续推进康复助残“一件事”协同机制,积极推动把残疾人个性化服务纳入医共体建设服务体系,推广社区精准康复试点工作典型经验,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细落实。
5.推进康复服务规范。推进“互联网+”辅具适配服务,完善“辅具共享”便民服务机制。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建立健全定点机构服务评估机制,促进定点机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动市级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6.加大康复宣传力度。开展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宣传教育活动,抓好安吉县全国残疾预防综合实验区试点工作,总结德清县、长兴县全省社区精准康复服务试点经验,促进“健康湖州”建设。
(三)加强帮扶体系建设,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
7.强化技能培训。推动“以赛促训”,举办残疾人工匠大赛,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参加全省残疾人工匠大赛,按要求做好选手选拔,做好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赛选手推荐和残疾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准备。探索建立“师带徙”“订单式”“实训式”培训模式,拓展培训方式,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孵化服务工作机制,提升全市残疾人职业培训水平。全市计划培训残疾人1600名。
8.优化就业服务。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修订完善《湖州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落实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政策。探索建立“互联网+”就业模式,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审核信息化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协调推进基层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鼓励社会组织拓展辅助性就业,发展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全市新增就业创业残疾人不少于550名。
9.帮扶困难人群。巩固深化“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成效,积极推动全市人口1万人以上乡镇(街道)至少建有1家规范化的“残疾人之家”,新建残疾人之家不少于3家。积极打造“残疾人之家”品牌,拓展机构服务功能,推进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打造30家星级“残疾人之家”,服务残疾人总数不少于1300名。
(四)加强权益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
10.发展残疾人文体事业。推动残疾人社会参与,继续实施文化助残“五个一”工程,开展特殊艺术进农村文化礼堂巡演40场。全市落实康复体育“三进”家庭服务 250户。多层次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组队参加省残联组织的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赛事。做好推荐湖州籍运动员参加备战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集训和参赛工作,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
11.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全国无障碍县、镇、村(社区)创建,做好第三批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做好安吉无障碍建设示范点培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家庭实施办法,为4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加强全市四级维权网络组织建设,完善法律救助机制。做好残疾人信访接待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12.扩大残疾人事业宣传。树先进和创品牌一起抓,树品牌与强宣传一起抓。选树“最美残疾人”“最美特教园丁”,培育残疾人自强模范、优秀残疾人工作者品牌,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倡导更多公益组织、社会单位和个人关爱支持残疾人,每个区县培育社会组织助残品牌1-2个。做优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服务品牌,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
(五)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增强残疾人服务水平。
13.着力推进残联改革。推动落实市残联五个方面19项改革措施,加强对区县残联改革的指导,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三服务”活动走深走实,结合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精心谋划“十四五”规划工作思路。推进“清廉残联”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4.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以开展基层残联建设年工作为抓手,贯彻落实省残联等部门《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对全市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培训、对专门协会的分类指导。精心组织残疾人状况动态更新调查和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监测。认真落实培养关爱年轻干部八条举措,建立“帮带”机制,促进机关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15.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依托省残联“数字残联”建设,健全完善区县残联助残服务“一件事”机制,为残疾人提供更便捷的助残服务专区,更优质的线上服务体验,更高效的残联组织“线上+线下”服务水平,让残疾群众满意。
2020年残疾人工作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安排表.docx